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头衔花40万就可买?该科学院中国代表处回应质疑
近日,一篇《花 40 万可买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的文章在网上引发热议。文中称,近期学术圈包括中国数十家顶尖学术机构,出现多名 " 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外籍)"。有网友质疑,该 " 院士 " 荣誉含金量不高,花 40 万元就能购买。这样的言论,将欧洲自然科学院推上了风口浪尖。
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家机构?花钱就能购买 " 院士 "?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并获得欧洲自然科学院中国代表处的回应。
据欧洲自然科学院的公开资料显示,该科学院总部位于德国汉诺威,由多国科学院院士及知名学术团体创建,覆盖了德国、俄罗斯等 33 个国家的国际科学组织,是国际上跨地域和学术领域认可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科学组织之一。欧洲自然科学院现有 1700 多名院士,其中多名院士是诺贝尔奖、爱因斯坦奖、哥白尼奖等世界著名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欧洲自然科学院中国代表处负责人吴继华回应称,自己也注意到了国内的相关舆论,但欧洲自然科学院对于申请者从来没有收取过任何费用,认定为院士的中国籍成员,也不会收取年费。
而面对 " 山寨 "" 野鸡 " 的质疑,吴继华告诉记者:" 科学院在欧洲更像是一个‘真正的科学家俱乐部’,聚集了众多热爱科学、致力于科学研究的学者。欧洲的院士评选门槛虽然高,但并不至于只有几万人中才能产生一个院士。只要一个人的科研成果真实、独立,且对科学发展有重要贡献,他 / 她就有资格申请院士。当然,最终是否能够成为院士,还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和评估。我们并不赞成给予院士们高于其他科学家的地位,这样反而会影响他 / 她在科研上的投入。"
申报外籍院士 " 服务公司 ":
18 万包过
几个月可拿到 " 外籍院士 " 证书
记者联系上一家自称协助申报外籍院士的服务公司的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称,公司是位于青岛的一家知识产权代理公司,会 " 直接和国外联系 "。在其社交平台首页,记者看到,除了欧洲自然科学院之外,还有英国皇家医学会、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俄罗斯工程院等多家学院的申请服务。
记者询问申请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如何收费,对方表示 18 万人民币可以包过,需要申请人提供个人成果和填写相关表格。当记者以申请人的身份询问,并自称尚未取得国内高校的博士生学历,也无任何专利,是否影响申请时,该工作人员回答:" 欧自然(指欧洲自然科学院)不是很难申请,您的条件我们可以协助申报,但是您应该很年轻,评选上后会不会有负面影响,需要您自己考虑一下。"
记者还提到,是否可以提供机构或学校与欧洲自然科学院合作,成立学术研究中心的对接服务时,对方表示:" 可以帮忙联系。"
最后,该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一般申请之后,几个月就可以拿到欧洲自然科学院 " 外籍院士 " 的相关证书。18 万的费用,前期先支付一半," 等公示之后再付尾款,需要签订合同的 "。
欧洲自然科学院中国代表处:
对申请者不收取任何费用
"18 万包过 " 是虚假承诺
欧洲自然科学院中国代表处负责人吴继华发来的简介显示,吴继华为俄罗斯联邦谢东诺夫国立第一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同时也是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他告诉记者,自己于 2021 年被学院授予院士认定。据了解,吴继华是俄罗斯联邦谢东诺夫国立第一医科大学医学博士,俄罗斯传统医学专业协会教授、博导、主席助理,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罗伯特科赫勋章获得者。他还是俄罗斯中医药专家学会副会长,金砖国家医疗和健康国际合作委员会驻俄罗斯首席代表,2022 年俄罗斯国家杜马表彰获得者。
对于 "18 万包过 " 或 "40 万买院士 " 的说法,吴继华表示,这不是事实,学院的院士资格是不会进行售卖的,也从来没有收过申请者的费用。" 若出于申请者自身原因,需要他人帮助(如翻译或者整理申请材料等)而产生的费用,这是他自己的选择。" 记者追问,前述服务机构称,即使没有博士学历也没有任何专利,也可以等待几个月就以 18 万的价格 " 包过 " 时,吴继华表示:" 这些是虚假承诺。"
" 一个科研工作者,如果他有 5 篇以上的专著,或者 3 个以上的国家级专利,有省级的科学进步奖,取得了博士学位证书,有中国教育部批准的高等院校毕业证书,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且无犯罪记录,只需要找到翻译公证处将这些材料进行翻译公证,就可以完全免费获得我们科学院的院士资格证书,为什么还要花 40 万呢?" 吴继华说," 如果没有上面提到的这些材料,那么哪个科学院敢将这样的院士简历,登载在自己学院的官方网站上呢?" 之后,吴继华也向记者发来了一份正在申请院士认定的中国学者的资料,当中有学位证、已发布论文、注册专利、创办公司经历等内容。
吴继华说,学院认定的院士信息,均在网站上公开展示,也接受所有人的监督,如果有简历造假,会立刻撤销其院士资格。" 但我们不会因为某位申请人他是否符合中国科学院的院士标准,来决定我们是否(授予他院士资格)。" 吴继华表示,欧洲自然学院的院士认定标准,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认定标准不一样。
据介绍,欧洲自然科学院采用严格的院士递补制度,当选院士需经院士推荐、形式审查、答辩审核、投票选举、主席团审议、公证员公证、勋章授予等严格的学术评审和法律流程,主要考察候选人的学术成就、创造性贡献和影响力。
" 总的来说,欧洲的院士制度更加注重科学研究的实际成果和对科学发展的贡献,而非身份和地位。院士头衔是对科学家长期努力和卓越成就的认可,而非一种可以用来谋取个人利益的工具。这种制度设计有助于保持科学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促进科学研究的健康发展。" 吴继华说。
不存在所谓 " 外籍院士 ":
来自中国的申请者多
被授予院士的中国人多很正常
同时,吴继华也否认了所谓 " 外籍院士 " 的说法,他表示欧洲自然科学院并没有这一说法,因为欧盟国家的学者都来自欧洲各个国家,不存在所谓 " 外籍 "。
对于该机构 2023 年和 2024 年以来,授予了许多中国学者院士,吴继华表示,这也非常正常,首先中国本身就是人口大国,因此申请学者很多也并不奇怪。" 中国科学家在外国科研机构里占领席位也并非坏事。"
红星新闻记者询问吴继华,为何欧洲自然科学院官网上 " 百科全书 " 页面,当中有近三分之一的成员疑似为中国人时,吴继华表示,这个名录并非科学院的院士名录,而是该科学院管理和经济部的会员名单。吴继华随后给红星新闻记者发来一份该科学院授予的院士名单。他表示,他们授予认定的是科学院院士会有院士的详细编号和认定日期等信息。
在欧洲自然科学院的官方网站上,记者还看到一封专门写给 " 中国院士 " 的信,信中提到,由于疫情和随后的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等原因,该学院已更换至一个 " 更方便的地址 "。根据信上提到的地址,记者在地图上搜索,并未看见任何公开标志显示此处为欧洲自然科学院,在定位点两边,是一些商铺,街道对面为德国汉诺威歌剧院。而此前有网友表示,根据该学院总部的地址进行查找后,地图上显示为 " 永久停业 "。
对此,吴继华表示,在欧洲注册机构有 " 法律地址 " 和 " 实际地址 ",记者查到的为法律地址,但欧洲自然科学院的实际地址并未更改过。